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望向神祇的方向—
吉烏寺的瑪尼石堆

望向神祇的方向—<br>吉烏寺的瑪尼石堆

瑪旁雍措海拔4588m,
位於岡仁波齊神山東南20公里處,
在宗教上與神山齊名。


兩天裡,
我們都在瑪旁雍措的身邊徘徊,
天陰時,
湖水是柔軟的湘綠淡淡縠紋,
隨冷風款擺,
天晴時,
是一望無際的碧藍,
攤在天地間,
任人攬鏡自照、明心見性。

在鄰近吉烏寺山腳下的餐廳吃午餐,
這是方圓百里內最了不得的餐廳了,
(請看我們的午餐內容:一菜一飯....
只能說:有飯菜吃,真的很知足是福了!」)
許多外國hiking的遊客都來此休憩,
這一天中午,
我們就與一群西班牙來的登山客,
擠在這個小餐廳裡,
主廚的是一對藏族母女,
很慷慨大方地讓我們照相,
為了不干擾她們煮食
我從砌著土牆的房舍往廚房拍攝而去,
母女兩人轉身回望,
那場景像極了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筆下的畫像。

母女兩人指著對面山崖上的吉烏寺說:
「吃飽了,去那裡!」
我從窗口遠望吉烏寺,
看來頗近的。
(等到飯後,
真正去走上吉烏寺,
才一小段爬坡,
簡直要了老命,
高海拔,爬山路,胸口只是揪心的痛!
又不敢太誇張的大喘氣,
深怕藏人導遊頓堆看到我們那樣水牛喘,會說:
「哎,我看你們還是放棄轉山啦,
太難了,你們這樣上不去的…..」
沿途,轉山都是我們揪心的憂慮,
走得越靠近神山,
勸我們回航不要轉山的當地人,越多,
「你們真的轉不了啦,
轉山,太難、太難…..太難。」
他們都這麼說。)

到吉烏寺前,
先走一圈附近的瑪尼石堆,
無邊無邊的瑪尼石、犛牛角,經文石板,
以及漫天的五色經幡蔚為一片神秘而壯觀的祈禱現場,
每一顆瑪尼石,
都刻了六字真言,
不知從哪裡運來的這些石頭?
像在河床裡,已經經過千萬年的錘鍊,
練就一個個平平滑滑的圓弧身段,
像是一個個經過歲月錘鍊後,
悲極無言、哀極無淚、樂極無笑的容顏,
只是不言不語的把一切生命中最大的期盼
化成身上六個字「ཨོཾ་མ་ཎི་པདྨེ་ཧཱུྃ 唵嘛呢叭咪吽」,
然後,每個期盼的眼神,
都朝向神山與聖湖的方向,
那是天地間最神秘力量的原生地,
神祇的方向,
藏人相信,
風馬旗相信,
石頭相信,
千百年來土地苦難的人們,非常相信。

我在赤陽艷日裡,
沿著祈福的瑪尼堆步行一周,
靜定的雙眼沒有離開這些瑪尼堆,
以及石頭們祈福的方向,
天啊,藍成這樣,
湖啊,藍成這樣,
願望啊,每顆石頭很單純而卑微的願望啊,
期盼成這樣—石頭永遠不動的姿勢,
走著、看著,
我的眼淚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那一刻,我真願是一顆石頭,
不張狂、不貪求,
只要像這些的石頭一樣,
帶著信仰,
靜靜地在我相信的神祇前,
祈禱簡單的願望。

吉烏寺(海拔4650m)是一間寧瑪派的寺廟,
在陡峭的山岩上,
據說蓮花生大師在此降伏妖魔,
曾留下腳印多處。

從吉烏寺俯瞰山腳下村莊,
可以看到溫泉河周行一圈,
遠望有頂蓋的棚子,
據說是當地貴族洗浴之處。

是夜,驅車趕往塔欽,
及早去市集預定上山的馬伕及挑伕,
轉山,在即,感覺緊張與不安的氣氛籠罩而來,
那一夜,應該要提早休息,
以免轉山時身體不適,
可是,我和室友如雯都失眠了。

朦朧中,我努力回想此生中很多的人與事,
萬般難捨的因緣,自不能免,
如果,愛的、念的、盼的,
都在那一刻,不說了,
或不能說了,
不是因為我不再愛了,
而是因為此生就都當是還願的石頭,
像紅樓夢的那顆石頭一樣,
在皴挲苦澀的蒼皺中
都寫盡了歷練的滄桑,
人世間的繁華愛恨,
也都在此有豐富內蘊的軌跡了。

天將明時,
我夢見自己站在那無邊無際的瑪尼石堆上,
而自己,也幻化成一顆石頭了。

備註:
到塔欽之前,
從新疆到西藏的219公路上,
有一個路標的石碑:1314,
許多經過的人
都停下來拍照。
在那當下,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
「你曾經對我說,
你永遠愛著我,
愛情這東西我了解,
但永遠是什麼?....」
我是文人,
很願意相信永恆,
或是一生一世之類的承諾
但是,這一、兩年,
我經歷了一個有為的年輕人卻典當自己靈魂的悲劇,
心中有很深的感慨。

我想:
「應該沒有一生一世永遠不會改變的心吧,
心,真的能變成石頭,
(像那些瑪尼堆一樣)
我心匪石,不可轉嗎?
答案留給天知道!」

然而,我還是微笑著,拍了照。
快門按下時,
路邊呼嘯而過的飆車,
旋起滿腳的灰塵....


  • 分享至:   


同分類文章

只因為這樣的一首詩

只因為這樣的一首詩

《西藏阿里行.1》只為在路上相逢

《西藏阿里行.1》只為在路上相逢

《西藏林芝桃花行.7》墨脫石鍋雞

《西藏林芝桃花行.7》墨脫石鍋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