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1,211
千年來,山在;
千年來,茶山古樹在;
我多麼希望
人與人之間一心二葉的愛,
千百年後,
也依然都在。
撰文:王美霞
(刊頭圖片:
茶山聖地孔明山的落日)
四月,普洱春茶已成,我頂著酷熱的艷陽,走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六大茶山,一座座連綿的高山,望不盡的稜線,千年古茶樹在山坳深處,矗立著不老的傳奇。
望不盡的古茶山,是我的功課,將近三年來,我捧讀一本本關於茶的書冊,彷彿課堂上聆聽教誨的學子,在文字間閱讀茶界前輩用心書寫與紀錄的考察資訊,每一本書都是珍貴而且讓我尊敬的,因為這些線索,我才得以按圖索驥,在兩度進入雲南西雙版納古茶山時,懂得指認茶山世界的天地方圓。當這本茶書完稿時,我檢點閱讀的書冊,一一收篋歸箱,數量竟然將近八十本之多,所以,完稿之際,我必以誠摯的感謝之心,對於這些耕耘筆錄的前輩致敬,是這些文字帶領我,對於茶的知識從無明到有知。
進入西雙版納的普洱茶生長與製作現場,是寫這本書時,最艱難的課題,迢遞的旅程裡,山路漫長而顛簸,車搖人晃的昏眩裡,幾度,讓我幾乎放棄前行,然而,茶山的美麗與驚嘆,足以喚醒我的攀爬能量,在茶山上,我用盡了「洪荒之力」貼近它、認識它。幾百年的茶馬古道,湮滅,幾百年的古碑古牆,頹圮,然而我仍然在陳懷遠老師的帶領下,頑強地探究那一草一木的滄海桑田。
在曼庄、倚邦以及易武,我在那些漶漫殘破的石碑上,一一指認文字,讓繁體文字的紀錄,字字被明確定義,穿越時間長廊,照見過去茶山的歲月,在扶起碑文的當下,我感慨良多。我很記得在攸樂茶山時,站在千年的大葉古茶樹的頂梢,茶香的芬芳彷彿自天地溢來,一畦畦的古茶樹,沿著斜緩山坡,鋪成一片綠絨,這是茶山子民千年來的視野與地平線,古茶山,一直都招引著許多尋茶人的腳步,每個來到茶山的所見、所憶皆不同。而我,只是以代筆的謹慎之心,紀錄曾經實際踏查茶山二十幾年的陳懷遠老師,那茶香的山中傳奇。
由於習茶之緣,盧敏華老師邀我書寫茶人在茶山的故事,對於書寫,我並非聰慧,我只是一向謹慎,而且用心對待。我並非茶人,也無博雅的茶學底蘊,為了鋪陳書寫的基本材料,我用兩年多的時間大量閱讀各種關於茶的書籍,以此累積,方能有一點提筆寫茶書的腕力。對於故事,我有親證的堅持,我很感謝盧敏華老師、陳懷遠老師兩年多來忍受我一再反覆求證的訪談、詢問,而且,願意兩度帶我入茶山,面對面採訪當年恢復普洱茶傳統工序的重要人物李家能、廖文祺(啟),關於1994年找回普洱茶工序的見證史料,在他們的敘述中,一一撥雲見日,我的茶書,才能落筆完稿。
此刻,《普洱茶錄—易武的茶香歲月》付梓,我的腦海裡,滿滿地都是孔明山夕陽餘暉的印象,那霞色之美,千年來越過每一座高峰,以慈眉善目審視茶山子民,夕陽無限好,晚晴甚溫存,但願,那一片溫煦照人的霞色,以及孔明山千年傳說的信仰,永在茶香傳奇裡。
千年來,山在;千年來,茶山古樹在;我多麼希望人與人之間一心二葉的愛,千百年後,也依然都在。
備註:【活動報導】
《普洱茶錄》新書發表會,
將在7月22日(星期六)15:30,政大書城,
加碼一場,
這一場發表會,
有王美霞老師的西雙版納六大古茶山踏查的分享,
有盧敏華老師、謝惠青老師的茶席展演及說解,
有陳懷遠老師六大茶山首次空拍紀錄片的分享,
還有嘉木堂陳遠號為《普洱茶錄》一書製作的【古茶樹紀念茶磚】,
兩塊價值不菲的茶磚,
將在現場提供抽獎。
活動當日凡持《普洱茶錄》一書,
即可兌換一張抽獎券,
參加《普洱茶錄》紀念茶磚的抽獎活動。
(這兩塊茶磚,十分值得珍藏,
建議各位南方講堂的朋友,
可以先行購買本書,
當日再拿來兌換抽獎券,
以免向隅。)
活動現場,逸茗軒茶坊也會提供頂級好茶,
供現場參與活動的朋友品茗,
加碼的新書發表會,
只為感謝各位的熱情,
歡迎各位朋友踴躍參與,提早入席。
千年來,茶山古樹在;
我多麼希望
人與人之間一心二葉的愛,
千百年後,
也依然都在。
撰文:王美霞
(刊頭圖片:
茶山聖地孔明山的落日)
四月,普洱春茶已成,我頂著酷熱的艷陽,走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六大茶山,一座座連綿的高山,望不盡的稜線,千年古茶樹在山坳深處,矗立著不老的傳奇。
望不盡的古茶山,是我的功課,將近三年來,我捧讀一本本關於茶的書冊,彷彿課堂上聆聽教誨的學子,在文字間閱讀茶界前輩用心書寫與紀錄的考察資訊,每一本書都是珍貴而且讓我尊敬的,因為這些線索,我才得以按圖索驥,在兩度進入雲南西雙版納古茶山時,懂得指認茶山世界的天地方圓。當這本茶書完稿時,我檢點閱讀的書冊,一一收篋歸箱,數量竟然將近八十本之多,所以,完稿之際,我必以誠摯的感謝之心,對於這些耕耘筆錄的前輩致敬,是這些文字帶領我,對於茶的知識從無明到有知。
進入西雙版納的普洱茶生長與製作現場,是寫這本書時,最艱難的課題,迢遞的旅程裡,山路漫長而顛簸,車搖人晃的昏眩裡,幾度,讓我幾乎放棄前行,然而,茶山的美麗與驚嘆,足以喚醒我的攀爬能量,在茶山上,我用盡了「洪荒之力」貼近它、認識它。幾百年的茶馬古道,湮滅,幾百年的古碑古牆,頹圮,然而我仍然在陳懷遠老師的帶領下,頑強地探究那一草一木的滄海桑田。
在曼庄、倚邦以及易武,我在那些漶漫殘破的石碑上,一一指認文字,讓繁體文字的紀錄,字字被明確定義,穿越時間長廊,照見過去茶山的歲月,在扶起碑文的當下,我感慨良多。我很記得在攸樂茶山時,站在千年的大葉古茶樹的頂梢,茶香的芬芳彷彿自天地溢來,一畦畦的古茶樹,沿著斜緩山坡,鋪成一片綠絨,這是茶山子民千年來的視野與地平線,古茶山,一直都招引著許多尋茶人的腳步,每個來到茶山的所見、所憶皆不同。而我,只是以代筆的謹慎之心,紀錄曾經實際踏查茶山二十幾年的陳懷遠老師,那茶香的山中傳奇。
由於習茶之緣,盧敏華老師邀我書寫茶人在茶山的故事,對於書寫,我並非聰慧,我只是一向謹慎,而且用心對待。我並非茶人,也無博雅的茶學底蘊,為了鋪陳書寫的基本材料,我用兩年多的時間大量閱讀各種關於茶的書籍,以此累積,方能有一點提筆寫茶書的腕力。對於故事,我有親證的堅持,我很感謝盧敏華老師、陳懷遠老師兩年多來忍受我一再反覆求證的訪談、詢問,而且,願意兩度帶我入茶山,面對面採訪當年恢復普洱茶傳統工序的重要人物李家能、廖文祺(啟),關於1994年找回普洱茶工序的見證史料,在他們的敘述中,一一撥雲見日,我的茶書,才能落筆完稿。
此刻,《普洱茶錄—易武的茶香歲月》付梓,我的腦海裡,滿滿地都是孔明山夕陽餘暉的印象,那霞色之美,千年來越過每一座高峰,以慈眉善目審視茶山子民,夕陽無限好,晚晴甚溫存,但願,那一片溫煦照人的霞色,以及孔明山千年傳說的信仰,永在茶香傳奇裡。
千年來,山在;千年來,茶山古樹在;我多麼希望人與人之間一心二葉的愛,千百年後,也依然都在。
備註:【活動報導】
《普洱茶錄》新書發表會,
將在7月22日(星期六)15:30,政大書城,
加碼一場,
這一場發表會,
有王美霞老師的西雙版納六大古茶山踏查的分享,
有盧敏華老師、謝惠青老師的茶席展演及說解,
有陳懷遠老師六大茶山首次空拍紀錄片的分享,
還有嘉木堂陳遠號為《普洱茶錄》一書製作的【古茶樹紀念茶磚】,
兩塊價值不菲的茶磚,
將在現場提供抽獎。
活動當日凡持《普洱茶錄》一書,
即可兌換一張抽獎券,
參加《普洱茶錄》紀念茶磚的抽獎活動。
(這兩塊茶磚,十分值得珍藏,
建議各位南方講堂的朋友,
可以先行購買本書,
當日再拿來兌換抽獎券,
以免向隅。)
活動現場,逸茗軒茶坊也會提供頂級好茶,
供現場參與活動的朋友品茗,
加碼的新書發表會,
只為感謝各位的熱情,
歡迎各位朋友踴躍參與,提早入席。
- 分類
- 南方講堂 - 南方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