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042
芬芳的檜木香,
隨著老人家,
遠颺了….
那一年,
我撰寫《南方六帖》(台南做衣服、做頭髮、做木工、做茶、開二手書店的可敬職人..)
永川大轎是每次走過神農街時,
我最愛的木頭香。
永川伯,永遠親和的老人家,
他很開心我可以寫他,
因為,年歲已長,
卻深恐傳統木工技藝杳然無傳,
而且,那年他的百年老屋,
樓頂也坍塌無法修整了…
《南方六帖》書籍出版後,
在公會堂有一場很隆重的新書發表會,
永川伯到了,
局長、區長們也到了,
我當場為永川伯請命:
大家關心一下,修修老房子吧!
不久,永川伯很開心地打電話給我:
老師,坍塌的樓板修好了誒,
政府公家有出力啦!
那一天,他指著新修好的樓板給我看時,
神彩奕奕,很開心!
記錄城市裡老一輩的工匠與職人,
我的心裡總是很忐忑,
何時,他們會從活生生的笑容,
到了只有臨別一聲惋惜呢?
還有好多好多老一輩的工匠與職人與藝師,
都還沒記錄,
那是我們這一代看到的美好,
要告訴我們的下代年輕人的,
但是,和時間賽跑,
我們永遠來不及….真的,永遠來不及。
這兩天,
知道訊息,
不知該說什麼?
突然覺得很無力....
永川伯,
一路好走!
備註:
節選自《南方六帖.永川大轎》撰文王美霞
那永恆的木頭香
走進神農街,街頭飄香的檜木、樟木味,讓人彷彿回到古樸的時空裡,搖曳著慢慢散步的心情,用眼睛蒐尋舊情綿綿的紋路。永川大轎的門板,木雕滄桑,歷史的圖騰,讓人憶起北勢街商旅繁華的盛景,過去的華光此刻依然覺得如此親切。在台南府城迎迓神明、神轎搖搖的盛況裡,十頂神轎有九頂出自永川神轎的手工製作,永川神轎因此更是風華中的燦爛華光。
永川伯,民國21年出生,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耳濡目染下,他投入木工這行,靠著自己的摸索,無師自通從事神轎製作。從事神轎雕刻超過七十年的永川伯,桃李滿天下,府城所有製作神轎的師傅,都是他一手調教,他精湛手藝也得到第15屆新傳獎的殊榮。
八十四歲的永川伯回憶當時做神轎的動機,他說:「那時候生活過得很苦,只是單純地想做木工賺點錢,可以讓阿姆過好日子。」,簡單的年代裡,孝順的心,就這樣走入神轎的世界,至今仍然在工廠裡發落工作,他說:「捨不得一世人的技術,就這樣沒了,所以,要把傳統藝術教給下一代。」
兩年前,沉寂多年的神轎工廠,開始有一兩位年輕人來學製作工序,又加上外孫洪子淵繼承學習,永川伯稍見寬心。但是,四個月前,神農街49號的二樓樓板坍塌,砸下來的土塊,差點砸傷正在雕刻的老師傅,於是,工廠只好遷到神農街尾。永川伯憂心忡忡地帶我走進那棟百年老屋,前廳破洞,用木板撐著,踩踏百年的木梯,黝黑破敗,中庭裡破瓦敗木覆蓋一口老井,神農街街屋裡,每家都有一口這樣的井,通道間還有一座龜裂的百年老灶,永川伯說:「我們在這裡煮大鍋飯給師傅們吃,也炊煮了半世紀以上!」,後屋,有五位雕刻師傅,在闃暗的排桌上雕刻,過了後屋,牆柱已經朽爛,簡直是無可挽救的頹圮。永川伯和我走一遭,嘴裡一直咕嚷著:「嘸甘啦、嘸甘這間屋舍若是倒下去怎麼辦?」
百年的滄桑已過,人事的記憶可能歷久彌新,而畫廊金粉半零星的傾頹,該如何處理呢?陪著永川伯看他心愛的老屋,我心情也隨之感傷了!
永川伯說,三十年前,一頂神轎的製作費用是兩萬,現今每頂是六十萬,手工的作品現在越來越珍貴,許多廟寺都以典藏的心態收集神轎,這一行業,在科技化的時代裡,是藝術,也是文化,希望神轎木工技法可以薪火相傳,永續傳承。
隨著老人家,
遠颺了….
那一年,
我撰寫《南方六帖》(台南做衣服、做頭髮、做木工、做茶、開二手書店的可敬職人..)
永川大轎是每次走過神農街時,
我最愛的木頭香。
永川伯,永遠親和的老人家,
他很開心我可以寫他,
因為,年歲已長,
卻深恐傳統木工技藝杳然無傳,
而且,那年他的百年老屋,
樓頂也坍塌無法修整了…
《南方六帖》書籍出版後,
在公會堂有一場很隆重的新書發表會,
永川伯到了,
局長、區長們也到了,
我當場為永川伯請命:
大家關心一下,修修老房子吧!
不久,永川伯很開心地打電話給我:
老師,坍塌的樓板修好了誒,
政府公家有出力啦!
那一天,他指著新修好的樓板給我看時,
神彩奕奕,很開心!
記錄城市裡老一輩的工匠與職人,
我的心裡總是很忐忑,
何時,他們會從活生生的笑容,
到了只有臨別一聲惋惜呢?
還有好多好多老一輩的工匠與職人與藝師,
都還沒記錄,
那是我們這一代看到的美好,
要告訴我們的下代年輕人的,
但是,和時間賽跑,
我們永遠來不及….真的,永遠來不及。
這兩天,
知道訊息,
不知該說什麼?
突然覺得很無力....
永川伯,
一路好走!
備註:
節選自《南方六帖.永川大轎》撰文王美霞
那永恆的木頭香
走進神農街,街頭飄香的檜木、樟木味,讓人彷彿回到古樸的時空裡,搖曳著慢慢散步的心情,用眼睛蒐尋舊情綿綿的紋路。永川大轎的門板,木雕滄桑,歷史的圖騰,讓人憶起北勢街商旅繁華的盛景,過去的華光此刻依然覺得如此親切。在台南府城迎迓神明、神轎搖搖的盛況裡,十頂神轎有九頂出自永川神轎的手工製作,永川神轎因此更是風華中的燦爛華光。
永川伯,民國21年出生,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耳濡目染下,他投入木工這行,靠著自己的摸索,無師自通從事神轎製作。從事神轎雕刻超過七十年的永川伯,桃李滿天下,府城所有製作神轎的師傅,都是他一手調教,他精湛手藝也得到第15屆新傳獎的殊榮。
八十四歲的永川伯回憶當時做神轎的動機,他說:「那時候生活過得很苦,只是單純地想做木工賺點錢,可以讓阿姆過好日子。」,簡單的年代裡,孝順的心,就這樣走入神轎的世界,至今仍然在工廠裡發落工作,他說:「捨不得一世人的技術,就這樣沒了,所以,要把傳統藝術教給下一代。」
兩年前,沉寂多年的神轎工廠,開始有一兩位年輕人來學製作工序,又加上外孫洪子淵繼承學習,永川伯稍見寬心。但是,四個月前,神農街49號的二樓樓板坍塌,砸下來的土塊,差點砸傷正在雕刻的老師傅,於是,工廠只好遷到神農街尾。永川伯憂心忡忡地帶我走進那棟百年老屋,前廳破洞,用木板撐著,踩踏百年的木梯,黝黑破敗,中庭裡破瓦敗木覆蓋一口老井,神農街街屋裡,每家都有一口這樣的井,通道間還有一座龜裂的百年老灶,永川伯說:「我們在這裡煮大鍋飯給師傅們吃,也炊煮了半世紀以上!」,後屋,有五位雕刻師傅,在闃暗的排桌上雕刻,過了後屋,牆柱已經朽爛,簡直是無可挽救的頹圮。永川伯和我走一遭,嘴裡一直咕嚷著:「嘸甘啦、嘸甘這間屋舍若是倒下去怎麼辦?」
百年的滄桑已過,人事的記憶可能歷久彌新,而畫廊金粉半零星的傾頹,該如何處理呢?陪著永川伯看他心愛的老屋,我心情也隨之感傷了!
永川伯說,三十年前,一頂神轎的製作費用是兩萬,現今每頂是六十萬,手工的作品現在越來越珍貴,許多廟寺都以典藏的心態收集神轎,這一行業,在科技化的時代裡,是藝術,也是文化,希望神轎木工技法可以薪火相傳,永續傳承。
- 分類
- 南方書寫 - 浮光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