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歡迎,請鍵入帳號密碼登入

【旅行】孔子沒吃過的「孔府家宴」!

【旅行】孔子沒吃過的「孔府家宴」!

端頭竟來了一道「孔壁」,
那個照牆,

在桌上就是一堵裝腔作勢,

然後,論語,也上桌了…





旅行用腳,行萬里路,

路踏過了,肚腔餓了,就不能不就地覓食,

因此,對於旅行來說,

吃,時常是很重要的品質關鍵,

吃的好、吃的奇,吃得有滋味,

旅行的加分指數一路扶搖而上,

如果飲宴中再有一場當地的民俗舞蹈與歌曲表演,

更勝十分。


每次旅行,我必點當地吃食,

讓自己的味蕾腸胃好好品嚐跨界的餐飲文化,

有人說,吃是為了「胃」,我可不以為然,

我認為吃是眼睛、鼻子、嘴巴的協同事業,

所謂「色、香、味」俱全,

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大哉之舉,

跨界的文化體會,莫此為甚。

 


行至曲阜,參觀孔廟、孔林、孔府,

此處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可觀之處,自不在話下,

但我最好奇的是午膳所食的「孔府家宴」。


《論語》中記錄飲食的篇章有之

「食不厭精,膾不厭细」被奉為中華飲食文化之精髓,

(按:引文意謂:米飯不嫌舂得精美,肉膾不嫌切得細)

在曲阜街頭,到處都是標榜「孔府家宴」的餐廳,

每家所列菜餚各盡心思,

據說「孔府宴」是當年孔府接待貴賓、婚喪喜慶時特備的宴席,

所謂「孔府」,自然不必上溯至春秋時代的孔老夫子,

因為時時聲稱自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的孔子,

怎可能享此豪奢排場?

(按:引文意謂:「我年少時家世貧賤,為生活所需,學會做許多粗俗的工作」


「孔府家宴」既可成為招徠的賣點,

自然是得力於魯菜的口碑。

中國有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魯菜」皆佔一席之地,

「魯菜」又分為三派: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

其中以「孔府菜」最著名。

孔府菜分為壽宴、花宴、喜宴、迎賓宴、家宴等,

可謂是集中國宴席之大全。




「孔府家宴」第一道菜是用冬瓜皮雕刻「孔壁」二字的春捲,

命名用意取自漢朝時魯恭王壞孔壁,

於孔宅夾壁中發現古文經,

此是中國學術史上的大波瀾,

漢代古今文之爭,由此肇端,

「孔壁」上桌,座中能知典故者,少之又少,

古今文之爭,尚未啟蒙,經文早已下肚,

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只是:雕刻得好像喔!

餐廳服務沒有徵驗古文的解說,可憐了古文經卷。




之後,是一盤書有『論語』二字的「聖書香」,

掀開論語書扉,內有銀雪魚、蝦球等海鮮炒花疏,

談笑間,「多識鳥獸蟲魚之物」就飛灰湮滅了。




然後,是一豆腐鍋,由豆腐紅燒上桌,

這是我最鍾愛的一道菜,

曲阜的豆腐,嚐來具有燒烤焦味,

口感紮實,豆香十足,綿柔度拿捏得宜,

可謂豆腐燒菜之極品。




由雞肉泥覆上青菜的「陽關三疊」,雖有創意,但我百思不得其解?

西出陽關是唐代壯闊的邊塞行路,

與孔府家,干卿底事?


《論語‧鄉黨篇》有言:「割不正不食」,

家宴中有一道類似東坡肉的菜餚,

盤中每一肉塊,果真切得方方正正,

十分齊整體面,烹調肉色亦好,

只是,論語所言「割不正」,是指「宰殺方式處理不當」,

到底是不是廚師誤解了聖人經意?無從得知。

只是,方正的肉塊,具有誤解後的視覺美感,

算是美食一道了。




「詩禮銀杏」是接近尾聲的一道甜品,

用銀杏果和冰糖慢火煨ㄨㄟ烤而成,

然後糯米糕、月芽酥、元寶酥所組成的「孔府糕點」

送上來之後,家宴便告落幕。




《論語》中孔子曾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按:束脩,一束乾肉)

我認為孔子是好吃乾肉的,

否則怎以乾肉為學費呢?

原想家宴中乾肉烹調必是充滿創意,

可惜,期待落空,

乾肉、乾菜,原是中國人在飢饉過多的荒年歲月裡,

發展出來的飲食材料,

大概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

孔府地位水漲船高,孔子的後代已沒有這個味蕾了。


酒足飯飽之後,走出豪華的餐廳,

乜斜著花眼看那滿街張揚的招牌旗幟,

口口聲聲搶白自己才是正宗的「孔府家宴」,

曲阜的今日排場,豈是孔子當時所能想像?


孔子,你會想嘗一嘗嗎?屬於你的家宴?


下過雨的午後天空,湛藍如洗,

我的耳際迴響著《論語》的字句: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唉,我離聖人遠矣!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不以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曲阜的藍天白雲依舊,

只是,後代子孫離聖人,亦遠矣!


  • 分享至:   

【旅行】千年的溫柔


同分類文章

【旅行】鏡頭的旅行2

【旅行】鏡頭的旅行2

【旅行】鏡頭的旅行

【旅行】鏡頭的旅行

【旅行‧到成都】石頭裡的微笑

【旅行‧到成都】石頭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