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
2,265
一如往常,
我喜歡在黑暗的室內,
向窗外微微發光的生物問候。
引自《是時候了》
發現楊柏林的《是時候了》這本書,
是去台中演講的候車站,
我翻到書中的一段文字:
「當我的生命進化到一個高度,
某些知音才會出現,
而太早認識的朋友或親人,
通常只能聽到我關門的聲音。」
胸中突覺哽咽,
在書店裡,幾乎有強烈地想落淚的感覺。
我默默地走到櫃檯,
付了兩本書的錢。
一路帶它們回到台南,
一本,留給自己,
一本,送給一位好朋友,
她已經離開這個有感覺的世界,很久了。
離開,總是悲劇的結局,
跨越過冰冷的長河,
我希望她可以覺知這個世界仍然有人在呼吸,
很真誠的呼吸,
所以,我把楊柏林的愛,
送給她。
回來那天,
是全世界都在瘋狂預言世界末日的日子,
12月21日,
感謝末日。
楊柏林的文字太誠實,
誠實,會讓人痛,
懂他的讀者,多半因為,痛過。
他曾在書中說:
「天賦使我對痛苦的感覺更敏銳,
喜悅是我努力工作所獲得的代價。」
我很相信,有人就是會用「真」的生命去活,
但是,世界回報他的一定就是,痛苦。
楊柏林的一生至今,
他的心靈世界活得真是衣衫襤褸呀!(我覺得啦。)
學歷:小學畢業,
18歲不到就得全國美展大獎,
20歲奉子成婚,
不想被婚姻束縛,卻生了三個小孩,
很自私地選擇獨自到山上流浪,
兒子不願叫他爸爸,
50歲離婚,
卻從重度憂鬱而失憶的前妻身上,
看見自己的罪愆,
然後重新選擇,再愛,再婚。
是不是這樣的身世,
讓他的創作,充滿無限張力?
還是因為創作的焦慮,
讓他陷入反覆的試煉?
人說:悲劇來自於性格,
但是,性格不也一樣創造悲劇?
他寫著小時候的回憶:
「我八歲,約二年級的暑假,
母親開始領著我走一段漫長
有許多大大小小布滿水窪的黑色廣大沙灘。
我們要去西方日落大海的邊界。」
他和母親在海水裡,赤腳、流著血,與飢餓戰鬥,
那片牡蠣田,是他們的填飽肚子的本錢。
他說:
「偶爾,我抬頭發呆的眼神回望沙丘盡頭的村落,
感覺回家的路比頭頂天上的星星還要遙遠。」
成為一位藝術家,
他對待泥土,太懂,太專精,
所以可以像對待一個個不同風情的女人,
他說:「我內心的樹,
唯有誠懇地說服泥土,
才能生長出珍貴哲理的綠葉和花朵」
成為一個失敗的父親,
他寫給兒子的信裡說:
「你不知道,你的一聲呼喚,
在我心裡決定了『團圓飯』的未來。」
作為一個過度自由的丈夫,
看到失憶而流浪街頭的妻子,
他對兒子說:
「我在你媽失憶的身影中,
看見一尊示現的菩薩,
以近乎消失在人間的造型向我招手。」
「無論我在何處,
我會照顧你媽一輩子的,
除非他不需要我。」
楊柏林一直嚮往著一段年輕自在的歲月,
也曾在黑暗的迷霧中摸索前行,
用血,憤怒、狂暴和淚,
他很誠實地寫下這些心路歷程,
那些都讓我感動。
我願意閱讀誠實的文字,
因為誠實面對自己,
是人性的偉岸高度。
楊柏林說:
「即便五十幾歲,
我仍在學習,
仍對生命充滿熱情。」
如果創作是如此痛苦,
而他都願意承受,
那麼,是時候了,
我們一起來閱讀這個以生命來面對命運的人吧!
閱讀他的書和人,
讓我想起了高更,
讀書會中,我會以高更的藝術切入,
與楊柏林的文字對話
明天,你要來一起談嗎?
讀書會時間:2月21日(星期四)14:00,
【南方講堂】的朋友,
吳園十八卯見。
我喜歡在黑暗的室內,
向窗外微微發光的生物問候。
引自《是時候了》
發現楊柏林的《是時候了》這本書,
是去台中演講的候車站,
我翻到書中的一段文字:
「當我的生命進化到一個高度,
某些知音才會出現,
而太早認識的朋友或親人,
通常只能聽到我關門的聲音。」
胸中突覺哽咽,
在書店裡,幾乎有強烈地想落淚的感覺。
我默默地走到櫃檯,
付了兩本書的錢。
一路帶它們回到台南,
一本,留給自己,
一本,送給一位好朋友,
她已經離開這個有感覺的世界,很久了。
離開,總是悲劇的結局,
跨越過冰冷的長河,
我希望她可以覺知這個世界仍然有人在呼吸,
很真誠的呼吸,
所以,我把楊柏林的愛,
送給她。
回來那天,
是全世界都在瘋狂預言世界末日的日子,
12月21日,
感謝末日。
楊柏林的文字太誠實,
誠實,會讓人痛,
懂他的讀者,多半因為,痛過。
他曾在書中說:
「天賦使我對痛苦的感覺更敏銳,
喜悅是我努力工作所獲得的代價。」
我很相信,有人就是會用「真」的生命去活,
但是,世界回報他的一定就是,痛苦。
楊柏林的一生至今,
他的心靈世界活得真是衣衫襤褸呀!(我覺得啦。)
學歷:小學畢業,
18歲不到就得全國美展大獎,
20歲奉子成婚,
不想被婚姻束縛,卻生了三個小孩,
很自私地選擇獨自到山上流浪,
兒子不願叫他爸爸,
50歲離婚,
卻從重度憂鬱而失憶的前妻身上,
看見自己的罪愆,
然後重新選擇,再愛,再婚。
是不是這樣的身世,
讓他的創作,充滿無限張力?
還是因為創作的焦慮,
讓他陷入反覆的試煉?
人說:悲劇來自於性格,
但是,性格不也一樣創造悲劇?
他寫著小時候的回憶:
「我八歲,約二年級的暑假,
母親開始領著我走一段漫長
有許多大大小小布滿水窪的黑色廣大沙灘。
我們要去西方日落大海的邊界。」
他和母親在海水裡,赤腳、流著血,與飢餓戰鬥,
那片牡蠣田,是他們的填飽肚子的本錢。
他說:
「偶爾,我抬頭發呆的眼神回望沙丘盡頭的村落,
感覺回家的路比頭頂天上的星星還要遙遠。」
成為一位藝術家,
他對待泥土,太懂,太專精,
所以可以像對待一個個不同風情的女人,
他說:「我內心的樹,
唯有誠懇地說服泥土,
才能生長出珍貴哲理的綠葉和花朵」
成為一個失敗的父親,
他寫給兒子的信裡說:
「你不知道,你的一聲呼喚,
在我心裡決定了『團圓飯』的未來。」
作為一個過度自由的丈夫,
看到失憶而流浪街頭的妻子,
他對兒子說:
「我在你媽失憶的身影中,
看見一尊示現的菩薩,
以近乎消失在人間的造型向我招手。」
「無論我在何處,
我會照顧你媽一輩子的,
除非他不需要我。」
楊柏林一直嚮往著一段年輕自在的歲月,
也曾在黑暗的迷霧中摸索前行,
用血,憤怒、狂暴和淚,
他很誠實地寫下這些心路歷程,
那些都讓我感動。
我願意閱讀誠實的文字,
因為誠實面對自己,
是人性的偉岸高度。
楊柏林說:
「即便五十幾歲,
我仍在學習,
仍對生命充滿熱情。」
如果創作是如此痛苦,
而他都願意承受,
那麼,是時候了,
我們一起來閱讀這個以生命來面對命運的人吧!
閱讀他的書和人,
讓我想起了高更,
讀書會中,我會以高更的藝術切入,
與楊柏林的文字對話
明天,你要來一起談嗎?
讀書會時間:2月21日(星期四)14:00,
【南方講堂】的朋友,
吳園十八卯見。
- 分類
- 南方講堂 - 南方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