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時間:2020年8月19日,晨光咖啡時間
地點:魚羊鮮豆咖啡店
分享人:南方講堂王美霞老師
無有為書店林憲忠建築師
潘俊元空間設計工作室潘俊元設計師
這本書,
是阿忠推薦的。
(這種書,只有阿忠建築師會推薦,
雖然,很硬,
還是ㄧ字ㄧ句,啃完了!)
今天,我們在魚羊鮮豆讀書會時,
有ㄧ位看起來很有涵養的學者,
走過三人灑滿書本的桌邊,
他看到我們的書,
露出很詫異好奇的眼神!
果然是硬書啊,
路人ㄧ看便懂(輕重!)
然後,他停下來,
聽我們滔滔雄辯ㄧ會兒,
最後,
他摘下口罩,問:
「你們在讀書會嗎?」
我們說:「是。」
「台南真是很稀奇,也會有這樣的讀書會....」他說。
(看來,我們三人,跨界、斜槓、又百花齊放的無厘頭....)
半小時後,
這位好奇先生,
知名的大學哲學系葉海煙教授便成為我們讀書會的第四位成員了。
人說:不打不相識,
我們是:不讀不相識囉!
(感謝葉教授一拍即合!不嫌棄我們的漫談喔!)
《如何謀殺一座城市》的作者彼得.莫斯科威茨透過踏查的訪談,
研究美國四個曾發生大規模縉紳化的城市:
紐奧良、底特律、舊金山、紐約。
書中寫出許多因素形成城市縉紳化,
縉紳化的發生,
扼殺了城市的原生樣貌,
讓我們旋離了原生的土地,
也抹平了集體記憶,
最後,使原生居民成為城市裡認同無根的游民。
細細閱讀三週,
在這段閱讀期間,
我時常從文本中醒轉,
去比對臺南城市的發展,
對照之下,真的慨然幾許!
今天,我們也暢談正興街、神農街、藍曬圖的實例,
阿忠也談到日本社區意識的運作,
以此對照美國的城市,
我們發現台灣城市最慶幸的是:
沒有美國那種極端的「種族隔離指數」,
(美國城市的種族隔離指數平均達到50-60%,底特律種族隔離指數甚至將近80%)
我在這本書中讀到:2018年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
早已如火如茶抗爭了,
所以,今年發生的佛洛伊德事件,
只是冰山一角。
書中提到1970年美國許多城市陸續經歷的城市改變,
那些「縉紳化」的情節,
台灣,以及我們的台南也似曾相識,
正在經歷。
我們,到底能產生怎樣的自覺與共識,
讓我們的台南城市,
不要被謀殺呢?
所以,我們都來嚴肅的想想這本書的大哉問:
1.都市到底為誰更新?
2.城市與社區是商品嗎?
3.都市政策是以「人」為中心?
還是以「地方」為中心?
4.一個城市只專注於經濟成長,是對的嗎?
5.縉紳化等同於活化城市嗎?
6. 人口搬遷和社區文化改變是個人品味選擇,所以無法也不應加以限制,這是對的嗎?
7.誰有使用城市空間的權利?
縉紳化(gentrification),是什麼?
它就是將城市原本為窮人和中產階級提供的空間,改成有錢人累積資本使用的場域。
一個城市縉紳化有0–4期的階段:
0.土地分區、免稅、城市行銷
1.先鋒者進入社區,置換原居民
2.更多人跟進湧入、置換
3.房地產公司、連鎖店看到商機,
成為縉紳化操縱主力
4.大財團、政商同盟,改變地方樣貌
書中也提到「租隙理論」(rent gap theory)
所謂「租隙理論」就是過往越缺乏投資的空間,在縉紳化時越能獲取利潤。
(例如:購買破舊而缺少維修的建築,加以整建後轉手,創造市場最高利潤)
這不也是台南城市這幾年發生的現象嗎?
這本書最後提到:
「從微觀的個人行動到鉅觀的政策倡議,我們有權利也有責任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我想居住在台南的我們,
若不想城市的文化與生活被謀殺,
都可以好好讀這本書,
再想:我們當如是。
《書摘》
1.這個充滿我兒時回憶的地方,樹立著與社區過去毫無淵源的財富象徵
2.老居民搬走、在地文化消失、財富和白人開始湧入紐約社區。我長大成的社區貴得讓我必需搬走。
3.縉紳化是長期系統性暴力所造成。
4.縉紳化重視資本需求(財富與房地產利益)甚過人民需求的系統。
5.縉紳化為城市帶來金錢、新的居民、整建後的房地產,但也同時摧毀了城市。
6.
我們必須意識到:是成功,引發城市對多樣性的自我摧毀,而非失敗!
7.
珍.雅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中說:我們需要改變看待城市的眼光,首先,要有我們的理想想像,然後,社會機器就會把那個想像實現。
8.
在美國,不斷重複述說一個故事 ,也就是善良、勇敢的人來到這裡,在陌生、危險、荒蕪的土地上安頓下來,美國的開發始終都和征服邊境的想像有關。(好萊塢歌頌的美國拓荒英雄史,就是一部部縉紳化的故事)
《潘俊元語錄》
1.
政府的承辦有時也必須藉助民間力量,讓街區在短時間看見成效。
2.
弱勢被迫郊區化之後,他們生活基本機能(交通運輸、醫療)應該被照顧,才能避免縉紳化之後城市的惡質淘汰弱勢者的生存。
3.
有經濟優勢對生活機能、生命環境有相對的要求,是無可厚非。所以,每ㄧ區塊的都市計劃若有更完善的規劃,每一個住宅規劃都有綠地、公共設施、運輸條件...,能挑選的物件,或居住的環境變多了,城市品質的誤差就不會拉鋸這麼大,但,這些都應該是由上而下,公部門的運籌規劃。
4.
城市的文化就在於「人」的連結。以前社區人的連結較強,現今則都市化產生隔離。城市在每一個階段都在面臨改變的,所以,我們思考城市的樣貌也不得不與時俱進。
《阿忠語錄》
1.
政治的短線操作,有時是來自於庶民的要求,因為整個社會充滿了「馬上要看到」、或是「馬上要被看到」的氛圍。
2.
重點是:政府沒錢,這是城市被縉紳化的癥結所在,當賺錢變得很重要的時候,
政府必須借助財團做地區的開發,很多的政策就會流於.....(嗯、嗯,不說也罷)
3.
城市的樣貌不斷改變,這是無法停止的現象。
4.
珍.雅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這本書所描寫的城市,(小有變化的街道、多樣化的職業、階級、種族的居民,以及多樣流派)至今在台灣還有蹤跡可尋,這是我們的慶幸!
5.《落腳城市》(Arrival City)這本書提出一個觀點:都市化的過程,貧民區是非常必要的存在!
(這真是好問題!要弄懂,又要讀完這本麥田出版的413頁的鉅作)
《美霞語錄》
1.
共犯結構在不自覺中形成,當它已然成型時,已經是ㄧ任、兩任或者更多任的共構,所以,城市裡的人被青蛙煮水效應的結果,看不到改變之後可怕的後果,.....也許,某種程度上,很多人不自覺地參與共犯結構了。
2.
政治如此短線,如何謀殺一座城市?
我覺得是:無解的。
3.
我的第一本書《台南的樣子》,那個「樣子」兩個字,對於一個城市很重要,因為,當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樣子」是什麼的時候,請問:要別人幫你保存什麼?
所以,我覺得,不被謀殺的第一步,先找出城市的歷史、文化、生活、美學的「樣子」,很重要。
4.
我最在意的是:當城市居被迫改變,或被迫遷徙之後,我們心中的「文化莊園」不在了!當文化莊園不在時,我們敘述城市,是沒有根的。
5.
謀殺一個城市最殘暴的方式就是:我們把「人」丟掉,只看「空間」能生出多少利益了。
備註:
阿忠騎著ㄧ輛帥帥的摩托車來讀書會,
然後,潘俊元說:
你看、你看,阿忠的安全帽是粉紅色的....
阿忠,很義正嚴詞的回答:
它是紅色的,
只是....被我戴到褪色了...
我說:
所以,你還是戴粉紅色安全帽的建築師啊!(真有夠炫閃的,美霞給你跪了....)
- 分類
- 南方閱讀 - 南方書房